【空氣質素】政府擬收緊5個現行空氣質素指標 環團批絕大部份仍未達世衛安全水平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8/31 20:57

最後更新: 2023/08/31 21:05

分享:

分享:

(資料圖片)

環境及生態局今起(31日)就檢討空氣質素指標展開兩個月的公眾諮詢,至10月31日結束。當局擬收緊5個現行的空氣質素指標及加入3個世衞《指南》新指標,其中僅兩項達世衛最終指標,而長年超出世衛標準逾倍的二氧化氮(NO2)年均濃度;和臭氧8小時平均指標均未有收緊。健康空氣行動批評,當局擬收緊的指標遷就預測及政策,非以市民健康為本,促訂定更嚴緊的指標,推動各項政策追上減排進度。

空氣質素指標按法例每5年最少檢討一次,是次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透過評估2030年空氣質素的改善情況,並因應評估結果,建議收緊5個現行的空氣質素指標及加入3個世衞《指南》新指標,包括將可吸入懸浮粒子24小時及1年指標分別由現行每立方米100微克及50微克,即世衛中期目標2,收緊至世衛中期目標3的每立方米75微克及30微克;而微細懸浮粒子的24小時及1年指標也建議分別由現時世衛中期目標2的每立方米50微克及25微克,收緊至每立方米35.7及15微克,離最終指標仍有一定距離。僅24小時二氧化硫指標建議由現行每立方米50微克,收緊至世衛最終指標的每立方米40微克。而去年未達標的臭氧8小時指標及NO2年均指標就無建議收緊。

小組並建議加入世衞《全球空氣質量指南》的3個新指標,包括二氧化氮24小時、臭氧高峰季節指標及一氧化碳24小時指標,前兩者分別擬將指標訂為世衞中期目標1,即每立方米120微克及100微克,較為保守,後者就擬直接訂為最終指標。

健康空氣行動指,雖部分指標有所收緊,但絕大部份仍未達到世衛所訂的安全水平,又批評是次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的做法,是先評估 2030 年的空氣質素,再按評估結果決定收緊指標至什麼水平,換言之是要指標去遷就政策,斥是本末倒置,促當局訂定更嚴緊的空氣質素指標,推動各項政策追上減排進度,以市民健康為本。

健康空氣行動並提到,按環保署空氣質素監測站數據,本港的NO2年均濃度,每年都超出世衛標準逾倍,如去年路邊監測站及一般監測站錄得的NO2年均濃度各超標5.4倍及2.1倍,但是次檢討未有修改NO2年均指標,令人失望,尤其諮詢文件中2030年的預測空氣質素,大部分地區的NO2年均濃度可達每立方米10至30微克,甚至達到世衛最終指標。健康空氣行動亦指,本港臭氧濃度持續上升,去年平均濃度創歷來第二高,諮詢文件亦預測2030年的臭氧濃度高企,認為須進一步收緊指標,推動措拖減低臭氧。

當局將舉行兩場公眾論壇,年底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公眾諮詢的結果,以期在明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修例草案。

詳細修訂建議:

(環境及生態局文件截圖)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黃小冰